月薪4000的顾客,为什么愿意花5000购物

引言

有很多卖家,在做自己产品定位的时候会有误区,特别是价格部分,不理解消费能力或者消费层级,觉得消费层级低的人不会有高消费,其实错了,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心理账户,比如你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,有些人愿意在吃这件事上花很多钱,而有些人宁可吃2个月的泡面也要买个苹果手机,而如何定义这个消费者有没有消费能力,看的是你的产品在他哪个心理账户里。

1. 举例,很多上班族月工资4000元,但是每天打车要花60元,算下来每个月打车这件事占了收入的35%,如果问他为什么要打车上下班,他会说工作已经那么累了,要让自己活得体面,精致。


2. 还有些月工资3000元的人,每天要喝一杯星巴克,按照一杯35元计算,每个月喝咖啡就要喝掉工资的30%,问他为什么不喝KFC的咖啡,他会说他喜欢手捧星巴克走在办公室里的感觉。所以星巴克卖的是咖啡吗?其实不是,它不仅是咖啡,更意味着一种优雅、精致、从容的生活状态。


3. 有些人月工资8000元,在深圳租房每月要花4500元,算下来占了收入的60%,问他为什么不租差点的?他会说因为房子风景好,他为了这份体验,即使短暂而虚幻,也愿意付出超过一半的工资,压缩生活的其他开支做个月光族。

4. 以上几个案例,都是为了某种看起来很向往的生活状态,花费很多钱在这种状态上面,甚至远远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,说到这个,有个很惊人的数据,中国现在超过55%的家庭是零储蓄。


5.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大部分消费者自己认为:我是富养自己,善待自己,工作这么辛苦,多花点钱,住好点,省力省时点,给自己更精致的生活状态。


6. 然而真实情况是,在消费行为上,人会存在两种模仿定律,第一个,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上层人士的倾向;第二种,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发生,便以几何级数增长,并迅速蔓延。


7. 这里就要讲到人设经济学了,其实大部分的人愿意在自己的朋友圈里,花远远大于自己收入的开销,并不是为了生活在消费,而是为了社交形象在消费。


8. 朋友圈的那个你与现在实中的那个你,是完全割裂开来的,你愿意为朋友圈中的那个你,疯狂消费,去旅行,去买买买,为了让那个自己更贴近想象中的人设。

9. 如果你卖的产品,能够击中消费者的需求,那你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溢价,比如你卖是300-500元的手机壳,你击中的就是这个消费心理。


10. 做营销的朋友肯定都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它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档次,最低层是生理需求,第二层是安全需求,第三层是社交需求,第四层是现在消费层级里最重要的尊重需求。


11. 所以,如果你是卖高客单价的产品,你究竟进入了用户的哪个心理账户?满足了消费者哪方面的需求,决定了你到底能赚多少钱,能让你的产品有高溢价。


课后思考

为什么淘宝女装店的网红模式那么有效,甚至能够打败国际大牌?


欢迎你在评论区里给我留言,恭喜你又解锁了一个新技能,我们下节课再见!

电商变化那么快,你的知识却是去年的!
加我微信,立即获取

1.全套爆款打造表格 2.阿里湖畔大学全套课程 3.电商团队绩效管理干货包

会员登录
登录
其他账号登录:
留言
回到顶部